冬季盲目进补 让健康堪忧
虚症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类,其中气虚与阳虚属于阳气不足,临床表现多为精神怠倦、食欲不佳、舌质胖淡、脉象细弱等;而血虚和阴虚则源于阴血不足,症状是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四肢无力、失眠多梦等。
中医治疗虚症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但必须根据不同的类型施以相应的补法。如补气可用党参、黄芪、白术;补血者可用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补阴可用生地、玄参、龟板、鳖甲;补阳可用附子、肉桂、仙灵脾等。
由于人体在气与血之间存在着互为滋生关系,而阴与阳也保持着彼此依存的态势,因此在补养或治疗时,宜兼顾服药,因症增减。
不少虚症患者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如体虚且消化功能欠佳的病人,就不应该滥服补药,尤应避免熟地、阿胶等滋腻性质的补品。此类药物极易促发“ 碍胃助湿”,致使脾胃功能越发减弱,体虚之症更难以恢复。
又如素体虚损,又感染疾患而出现发热症状者,在体热尚未消退时,也不可轻易进补。因为在病邪较盛时投以补药,难免“助邪为虐”而酿成意外。
“虚”乃身体一切正气不足的症状,人们在寒冬进补之时,只有经医生因势利导,对阴、阳、气、血的差异进行具体分析,再选用适合个人条件的药物,方可收到较好的补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