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篇霜降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霜降每年都是10月23左右,霜降之后天气就慢慢变冷了,是从秋到冬的一个转折点。平常关注养生的人都清楚,在这种季节转换的时候,做好养生的准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霜降养生应该注意什么,下面且看节气养生篇之霜降,带你了解霜降养生的各种疑问。
霜降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注重“御寒清热”
霜降之后的天气会逐渐的变冷,这个时期也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日子,由于此时气候干燥,天气多变,气温往往骤升骤降,体质较弱者很容易滋生疾病。
人血见寒易凝。在这段时间人的手脚易凉,后背易冷,是气血遇寒循环不畅所致,但心里有燥热的感觉。这是“秋行夏令”的结果。
由于现代生活的节奏过快和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许多人的阳气不能与自然阳气同步变化,因而秋冬交际阳气不能收藏,受到自然界燥气压迫形成体内郁火。郁火是阳气太过部分,属于体内邪气。邪气太盛进入脏腑,百病开始横生。
霜降 15 天之后即是立冬。这个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做好“外御寒、内清热”是养生关键。
天太干,要多喝粥羹,养阴润肺
霜降时节,天气干燥,很容易消耗人体的津液,常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等症状。要防治干燥症状,关键在于养肺润燥。
除了要多喝水、多吃果蔬、避免辛辣食品刺激之外,一日三餐也可适当煮些滋阴养肺的粥来喝。可以选择银耳、百合、银杏、枸杞、莲藕、莲子等药材或食物入粥,以防止干燥的发生。还可做些药膳,比如麦门冬粥、川贝母蒸梨羹等,都可起到养阴润肺的功效。
霜降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霜降还要调养脾胃
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因为,秋季进补是为冬季进补打基础的,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就是说,冬季进补能不能达到高效,关键在于脾胃是“受补”还是“不受补”。
饮食上,可常食用有益于健脾的山药、薏米、红枣、四季豆等。还可食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芡实。
另外,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胃肠道疾病复发的高峰期,此时如饮食不当则极易引发脾胃疾病。因此,霜降饮食应以健脾养胃为主。此时应多吃些豆角、苹果、芥菜等;少吃辛辣食物,以免伤胃引发疾病。最后,还应在饮食中适量增加如山楂、柿子等酸味食物,以收敛阳气。
平补防肺病
霜降之时已进入深秋之季,中医认为此季节属于五行中的“金”,对应肺脏,此时饮食养生应“秋要平补”。适宜的食物有梨、苹果、橄榄、白果、芥菜等,它们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固肾补肺。
霜降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好发时节,如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上感等。所以生活中,应注意保暖。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在天气变冷、干燥多风的深秋,要注意增减衣服,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寒冷对呼吸道的刺激。预防呼吸道疾病还应注意体育锻炼,增加抗病能力。
霜降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预防“寒从足生”
老人常说:“寒露脚不露”,就是告诫人们应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脚,以防“寒从足生”。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特别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专家提醒,脚部受凉,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人体抵抗力下降。
寒露过后,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并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女性腰腹部的保暖亦是十分重要,否则寒气入侵,一些妇科疾病也会乘虚而入。而且关节处如果长期暴露在外,老了也容易得关节疾病。
霜降应补阳
霜降到冬至的这段时间里,大家可以通过适当食疗来补足阳气,驱走寒气,比如当归、桂圆、生姜都是很好的食材。
除了食补,一些物理疗法也有补阳的功效——艾灸。灸足三里穴位,能够起到养胃的作用。艾灸神阙穴位,有补肾阳的功效。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所以霜降养生不仅需要食补,用艾灸补阳也是很好的办法哟,艾人们赶快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