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幸存者内疚解读心灵的焦灼,是什么让你留在原地无法前进?
前段时间读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
这部著作的主人公身上怀有很多十分矛盾的情感,其中的一种就是这种幸存者内疚的心理。文中的他因为偶然结识了当地十分富有的一户人家,但是这家人的女儿因为却因为某种说不清的原因双腿无法行走。出于同情,也因为那家人对他的喜爱,他总是每天去拜访他们,一起度过愉快的夜晚。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瘫痪的少女却因此对文中的主人公产生了强烈的爱慕之情,但是因为主人公本身所怀有的感情仅仅为同情以及随后的一系列矛盾和偶然,少女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位主人公在刚开始见到这位少女的时候所被唤起的是一种更日常的幸存者内疚。在他身体健壮,无忧无虑的生活中,活泼、开朗的女孩以及整个家庭所遭受的这种不幸让他觉得自己怀有一种责任感去为她们的生活带来一种新的生机和快乐。正是这种道德上的创伤感促使他一次次走近少女的生活并且最后导致女孩爱上了自己。
而当女孩真正的向他强烈的吐露自己的心意的时候,他却感到害怕和想要逃避。他害怕受到自己同事的嘲笑,说他因为金钱选择和一个瘫痪的女子结婚。他害怕她们将用自己的不幸永远缠着他。而当最后女子结束的她的生命之后,男主人公又陷入了一种更深刻也更巨大的内疚中。他在作为一个健康的幸存者之后又作为一个生命的的幸存者,而且另一个人是因为他而失去生命。
正是这两种不同程度的作为幸存者的内疚贯穿了他整个的生命和生活。他曾不顾一切选择在最危险的战场上希望以某种偶然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最后,在无数人死去的情况下,他又一次幸存下来。就像那些曾在大屠杀中得以幸存的人一样,他们终生带着某种无法抹去的痛苦记忆生活。
然而即使如此,这种内疚也无法改变什么,我们必须在承认自身的有限的能力的同时也要面对无限的偶然和不确定,以此来解放自己心灵的桎梏,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